Inhzus

Official

八叉树颜色量化


实验目的

实现 BMP 文件从真彩色到 256 色的颜色量化算法

实验原理

在计算机图形学中, 颜色量化是应用于颜色空间的一种量化方法. 它能够减少一张图片中不同颜色的数量, 使得到的新图像在视觉上和原图像非常相似, 且使占用.

01234567
blue10001010
green01100010
red00110100

对于真彩色图像的某个像素, 从高位至低位, 每位的三个颜色通道可以使用 0-7 的数字表示, 因此可看做共有八层的八叉树. 在颜色量化过程中, 不断地对八叉树进行剪枝, 直到"叶子"数量小于等于 256, 则得到一个有 256 个颜色的调色板.

剪枝策略

剪枝的策略实现我考虑了如下两种.

以上两个策略的区别在于

实际使用中发现, 在主题颜色占比大的情况下, 策略一极为鸡肋, 占用过多调色板位置. 而在颜色饱和度较高的情况下, 策略一过多地渲染了占比偏大的颜色, 而使得占比偏小细节丰富的颜色归并过多导致失真. 因此舍弃.

抖动算法

在渲染天空时, 由于天空的渐变色颜色过多, 考虑使用抖动算法 Floyd-Steinberg dithering. 其将当前像素的调色板匹配颜色和原颜色的差值 作用于 即将匹配调色板的像素上. 抖动矩阵为: $$ \begin{bmatrix} & & * & \frac{\displaystyle 7}{\displaystyle 16} & \ldots \ \ldots & \frac{\displaystyle 3}{\displaystyle 16} & \frac{\displaystyle 5}{\displaystyle 16} & \frac{\displaystyle 1}{\displaystyle 16} & \ldots \ \end{bmatrix} $$ 经过实战我认为, 对于照片, 抖动算法能够在较小程度上使得生成的图片的过渡较为平缓, 但对于插画, 由于其构图一般情况下颜色边界较为明显, 抖动算法会使得两种颜色的边界变得模糊. 为了避免作用于插画时带来的负面效果, 代码中未启用抖动算法部分.

GitHub Repository

实验结果

以下实验结果均在策略二**, 关闭抖动转换**条件下生成.

Pic A

Pic B

Windows 画图生成的图片过于垃圾, 为了节省版面, 省略.

过渡依然不是很流畅, 但作为颜色量化图效果还可以.

Pic 3

对于这种颜色不是过于丰富的图来说, 生成的 256 色图片相比原图很难看出有什么不同. 但对于渐变色较多的图片来说, 生成的图片就不是很能令人满意.

实验小结

本次实验过程中涉及到了

八叉树颜色量化问题最大的困难我认为在于如何进行渐变色的处理, 尽管有抖动算法, 但是网上的相关资料不是很丰富, 再加上可能是我的算法具体问题, 在使用时效果并不是很好.